企业名称:湖南菲勒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方女士
手机:0731-85790082
邮箱:1214896725@qq.com
地址:长沙高新开发区咸嘉湖西路348号4号楼(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网址:www.finebiot.com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公布科技创新工程试点期研究所绩效考评结果(农科院办[2017]50号),麻类研究所考评等级为B(良好),在参与考核的32个研究所中排名第13位。作为第三批进入创新工程试点期的研究所,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全所职工备受鼓舞。
2015年,我所倾全所之力,聚全所之智,组织申报的9个科技创新团队全部入选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第三批试点。近三年来,以创新工程为总抓手,全所上下积极行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所面貌焕然一新,研究所发展取得瞩目成绩。
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顶层设计
在以陈万权为所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根据学科发展国际前沿动态和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确立了“以南方经济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麻类作物为重点,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社会公益性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的总体定位,以“5+1”工程为抓手,制定了三大发展目标:一是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两大体系;二是推进从拟转企研究所向公益性研究所、麻类研究所向南方经济作物研究所两大转变;三是建设“管理科学化、成果大型化、人才国际化、民生幸福化”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在学科建设方面,建立和完善了“三三制”学科布局,即在构建的9个科技创新团队中,1/3从事传统的麻类科学研究,1/3从事拓展的新兴学科研究,1/3从事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并确立了“一三五”团队发展目标,即1个团队引领国际前沿,3个团队达到国际先进,5个团队处于国内领先;在人员结构方面,通过机构调整、人员竞聘等方式,初步实现了“四化”,即中层干部队伍年轻化、团队与研究室一体化、行政管理队伍精简化和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密集出台23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包括选人用人、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基地建设、绩效考核和奖励分配等在内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广揽青年英才,创新培养机制
在人才引育上,始终坚持4个基本原则:即引进与培养双管齐下、双轮驱动的原则;注重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不看年纪看能力、不看资历看业绩的原则。初步建立起“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同管理”和“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
借助院青年英才计划,广揽符合我所长远发展以及学科方向特别是新兴学科发展需要的优秀青年人才,通过实施“三个一”的人才团队建设计划,结合实施稳定的学术交流机制、“派出去、请进来”、联合培养、基层锻炼等多措并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成效明显;目前我所已引进院青年英才计划A、B、D类人才共4名,培养省部级人才3人以及院青年科研培育工程院级人才1人、所级人才2人,博士应届毕业生引进数量逐年攀升,有效改善了我所科技队伍学历结构。
三、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科研产出
科技创新工程稳定的经费支持,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科技创新能力呈现爆发式增长,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撬动效应显著。在项目和经费上,我所近三年的项目数、经费数量与前三年相比增长了近3倍,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提高2.5倍;近3年论文总量、SCI论文和院选SCI论文数量分别是前3年的2倍、4倍和10倍;zhuanli数、品种数和著作数量与前三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6倍、2倍和10倍;获奖成果数量增长了2.5倍, 2015年,“麻育秧膜及其在水稻机插育秧中的应用技术”获中国zhuanli优秀奖和院杰出科技创新奖,“苎麻与肉鹅种养结合技术研究和应用”获院青年科技创新奖,2016年“高效节能清洁型麻类工厂化生物脱胶技术”获院杰出科技创新奖,苎麻转录组研究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实现我所自然科学奖项零的突破;在国际合作方面,先后与加拿大、马来西亚、波兰、韩国等国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5个,大大提升了我所的国际影响力。
四、加大条件投入,打造国际化基地
在平台建设方面,围绕改善科研条件,加大条件建设力度。采取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策略,质量与进度齐抓,基建项目与修购项目共管,2015年我所基本建设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全院排名第一。近3年来,我所获得基建修购项目投资超过8000万,是前3年的4倍。2016年,投资近3000万元的南方经济作物综合实验室建安工程破土动工,面积8181.39㎡,2017年年底可交付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沅江综合试验基地已列入农业部和院“十三五”综合试验基地规划,自筹资金近500万元建成的葡萄科技园、果蔬科技园和动物试验房,总面积20654㎡,已投入使用。目前沅江综合试验基地获批国家投资近5000万元,将逐步打造成集科学试验、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水平的国际化综合试验基地。
五、加强科技合作,加快成果转化
大力实施一个创新团队对应一个基地、对接一个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搭建转化平台、建立战略同盟、加强科技合作、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下大力气,做足文章。近三年来,我所先后与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签订各类协议52项。
一是注重所企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先后与江西井竹、湖南德人牧业、济南诺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天之草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署科技合作协议。通过技术转让、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等形式,连续两年实现开发创收突破1000万的既定目标;
二是加强所地合作,助力“精准扶贫”。先后与湖北利川市人民政府、湖南花垣县人民政府、湖南涟源市人民政府以及湖南沅江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协议。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提升研究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助力精准扶贫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通过重构新技术推广中心,加快改组和盘活力度,从所层面加大对公司改制和业务启动的扶持力度,允许公司特事特办,边运行边完善。2016年公司营业额突破300万元,“中麻牌”产品进入市场,反响良好。
六、加强党的建设,营造政治生态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巡视整改等重大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积极组织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获得湖南省直机关文明标兵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直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和谐程度不断提升,良好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
2014-2016年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满意率(含基本满意)连续三年达到100% 。
科技创新工程实施近三年来,我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创新活力逐渐显现,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人才团队逐渐壮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职工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职工的个人进步与单位发展实现了同步共振,“快乐科研、幸福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根据中国农科院研究所评价排名统计,我所的综合实力和人均实力一步一个脚印稳步上升,2015年发展速度更是跃居全院第4名。随着开发收入的增长,2016年全所在职职工年收入比2014年之前翻了一番,极大改善了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增强了大家献身科研的决心和信心。
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是机遇更是挑战,我所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全面提升研究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推进期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